功效:
主治脾胃虛弱,食少,腹痛便溏,勞倦發熱,肺痿咳嗽,心悸,驚癇;生用,治咽喉腫痛,消化性潰瘍,癰疽瘡瘍,解藥毒及食物中毒。
主治:
和中緩急,潤肺,解毒,調和諸藥。炙用,治脾胃虛弱,食少,腹痛便溏,勞倦發熱,肺痿咳嗽,心悸,驚癇;生用,治咽喉腫痛,消化性潰瘍,癰疽瘡瘍,解藥毒及食物中毒。
野甘草
HK$15.00價格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2~6g,調和諸藥用量宜小,作為主藥用量宜稍大,可用10g左右;用於中毒搶救,可用30~60g。凡入補益藥中宜炙用,入清瀉藥中宜生用。
外用:適量,煎水洗、漬;或研末敷。
別名
美草、蜜甘、蜜草、蕗草、國老、靈通、粉草、甜草、甜根子、棒草
適宜搭配
1. 治榮衛氣虛,臟腑怯弱,心腹脹滿,全不思食,腸鳴泄瀉,嘔噦吐逆:人參(去蘆)、茯苓(去皮)、甘草(炙)、白朮各等分。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通口服,不拘時。入鹽少許,白湯點亦得。 (《局方》)
2. 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:甘草四兩(炙),乾薑二兩(炮)。上藥細切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溫再服。 (《金匱要略》)
性味
甘,平
歸經
脾經、胃經、肺經
主要用藥禁忌
不宜與甘遂、大戟、芫花、海藻同用
產地
河北